胃癌需與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胃炎、胃淋巴瘤及胃間質瘤等疾病相鑒別。鑒別要點包括癥狀差異、影像學特征、病理檢查結果及腫瘤標志物水平。
1、胃潰瘍:
胃潰瘍與胃癌均可表現為上腹疼痛、反酸等癥狀,但胃潰瘍疼痛多呈周期性,進食后緩解。胃癌疼痛多為持續性且逐漸加重。胃鏡下潰瘍邊緣規則、基底平坦多為良性,而胃癌潰瘍邊緣不規則、基底凹凸不平。病理活檢是確診的關鍵,胃潰瘍無惡性細胞,胃癌可見異型增生或癌細胞浸潤。
2、胃息肉:
胃息肉多為良性病變,與早期胃癌均可表現為胃黏膜隆起。增生性息肉表面光滑、邊界清晰,腺瘤性息肉有惡變傾向需密切隨訪。胃癌息肉樣病變多呈菜花狀、表面糜爛。超聲內鏡可判斷病變層次,息肉多局限于黏膜層,胃癌常浸潤黏膜下層甚至肌層。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與早期胃癌癥狀相似,均有上腹隱痛、飽脹感。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屬于癌前病變需警惕。胃鏡下胃炎黏膜呈紅白相間、糜爛或出血,胃癌可見黏膜僵硬、皺襞中斷。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陽性多見于胃炎,但該菌感染也是胃癌高危因素,需結合病理排除惡變。
4、胃淋巴瘤:
原發性胃淋巴瘤與胃癌均可表現為黏膜增厚或潰瘍,但淋巴瘤多累及胃體全層且質地較軟。CT顯示淋巴瘤胃壁彌漫增厚但蠕動尚存,胃癌多為局灶性僵硬。免疫組化檢查可明確分型,淋巴瘤表達CD20等淋巴細胞標記物,胃癌表達上皮性標記物如CK。
5、胃間質瘤:
胃間質瘤屬于間葉源性腫瘤,與胃癌上皮來源不同。間質瘤多呈球形向腔外生長,表面黏膜完整,胃癌多向腔內生長伴潰瘍。增強CT顯示間質瘤血供豐富,胃癌強化不均勻。基因檢測發現c-KIT或PDGFRA突變可確診間質瘤,胃癌多無此類突變。
日常需注意規律飲食,避免腌制、煙熏食物,戒煙限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胃鏡檢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出現持續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癥狀應及時就診,通過胃鏡活檢、CT等檢查明確診斷。確診后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化療或靶向治療,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