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腫建議首診掛腎內科或心血管內科,其他相關科室包括內分泌科、血管外科、普通內科。
1、腎內科排查:
腎功能異常是下肢浮腫的常見病因,可能與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疾病相關。患者通常伴隨尿量減少、泡沫尿等癥狀。需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查和腎臟超聲等檢測。
2、心血管科評估:
心功能不全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時,可能出現對稱性下肢凹陷性水腫。常見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建議完善心電圖、心臟超聲和BNP檢測。
3、內分泌科就診: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引起黏液性水腫,表現為下肢非凹陷性腫脹。患者可能同時存在怕冷、體重增加等癥狀。需檢測甲狀腺功能五項以明確診斷。
4、血管外科檢查:
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靜脈血栓形成時,多表現為單側肢體腫脹伴皮膚色素沉著。可通過下肢靜脈超聲、D-二聚體等檢查鑒別。
5、普通內科初篩:
藥物性水腫、特發性水腫等非器質性疾病也可導致下肢腫脹。長期服用鈣通道阻滯劑、激素類藥物者需考慮藥物因素,建議記錄水腫與用藥時間關系。
日常注意控制鈉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休息時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適度進行慢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避免穿戴過緊的褲襪。監測每日體重變化,如三天內體重增加超過2公斤或出現呼吸困難需及時復診。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需嚴格監測基礎疾病控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