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黃疸。膽囊炎的癥狀主要有膽絞痛、消化系統癥狀、全身炎癥反應、黃疸、并發癥表現。
1、膽絞痛:
典型表現為右上腹或劍突下陣發性絞痛,常在進食油膩食物后發作,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發作時患者常屈膝彎腰以減輕疼痛,持續時間從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膽囊結石引起的膽絞痛多呈間歇性,而急性膽囊炎疼痛多為持續性。
2、消化系統癥狀:
多數患者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由于膽汁排泄受阻,可出現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慢性膽囊炎患者可能長期存在餐后上腹隱痛、厭油膩等表現,易被誤認為胃病。
3、全身炎癥反應:
急性發作時體溫可升高至38-39℃,伴有寒戰、脈搏增快等全身癥狀。嚴重感染者可出現高熱不退、意識模糊等膿毒血癥表現。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
4、黃疸:
當炎癥波及膽總管或合并膽總管結石時,可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尿色加深如濃茶,大便顏色變淺。黃疸程度與膽道梗阻程度相關,完全梗阻時血清總膽紅素可超過171μmol/L。
5、并發癥表現:
膽囊穿孔時可突發劇烈腹痛伴全腹肌緊張;膽囊周圍膿腫形成時可在右上腹觸及包塊;膽源性胰腺炎會出現中上腹持續性劇痛伴腰背部放射痛。老年患者癥狀可能不典型,僅表現為食欲減退或乏力。
膽囊炎患者日常應注意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限制動物內臟、肥肉、油炸食品攝入。急性發作期需禁食,緩解后可逐步過渡至清淡流質飲食。保持規律進食習慣有助于膽汁規律排放,適量運動可改善消化功能。出現持續腹痛、高熱、黃疸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慢性膽囊炎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肝膽超聲檢查。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避免快速減肥導致膽汁成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