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攜帶者可能由隱性感染、病毒潛伏、免疫抑制、衛生條件差、共用餐具等因素引起,傳染性可通過血清檢測、隔離措施、疫苗接種、環境消毒、個人防護等方式控制。
1、隱性感染:
部分甲肝病毒攜帶者無明顯癥狀,但糞便中持續排出病毒。這類人群需定期檢測血清抗-HAVIgM,日常避免處理食物或共用衛生間,接觸后需用含氯消毒劑清潔環境。
2、病毒潛伏:
感染后15-45天潛伏期內已具傳染性,尤其發病前2周傳染性最強。建議接觸者接種丙種球蛋白,高危職業者需提前注射甲肝疫苗。
3、免疫抑制:
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劑者,病毒清除能力下降可能長期攜帶。此類人群需單獨使用餐具,排泄物用漂白粉處理,密切接觸者應監測肝功能。
4、衛生條件:
糞口傳播是主要途徑,疫區水源污染可導致群體感染。煮沸飲用水、生食蔬果用臭氧水浸泡、處理海鮮戴手套能有效阻斷傳播鏈。
5、共用餐具:
病毒在室溫存活數小時,唾液污染餐具可能間接傳播。家庭內實行分餐制,餐具蒸汽消毒15分鐘,外出就餐用一次性餐具。
甲肝攜帶者飲食需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漿,避免生蠔等貝類;保持每周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提升免疫力;護理人員接觸污染物后需用75%酒精洗手,患者衣物單獨用沸水燙洗。出現黃疸或ALT升高至200U/L以上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