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可能導致牙齒變色,變色程度與牙髓損傷、牙本質暴露、血色素沉積、繼發齲齒、牙髓壞死等因素有關。
1、牙髓損傷:
牙齒受外力撞擊后,牙髓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滲入牙本質小管,導致牙齒呈現粉紅色或暗紅色。輕度損傷可通過冷敷緩解,嚴重者需根管治療清除壞死組織。
2、牙本質暴露:
外傷造成牙釉質缺損時,內層牙本質直接暴露。牙本質本身呈淡黃色,且易吸附色素,長期接觸咖啡、茶飲等會使顏色加深。使用含氟牙膏或滲透樹脂可延緩變色。
3、血色素沉積:
牙髓腔內出血后,鐵離子與硫化物結合形成黑色硫化鐵,沉積在牙體硬組織中。早期可通過牙齒漂白改善,陳舊性變色需貼面修復。
4、繼發齲齒:
外傷后牙齒裂縫易滋生細菌,引發齲壞。齲損部位呈白堊色或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牙體形成色差。及時充填治療可阻止顏色惡化。
5、牙髓壞死:
牙髓完全壞死后,牙齒失去營養供應,逐漸變為灰黑色。這種情況與細菌感染、根尖炎癥有關,表現為牙齒變色伴叩痛。需進行根管治療配合內漂白。
日常需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減少吸煙及深色飲食攝入。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變色跡象,專業潔牙可去除部分外源性色素。若伴隨牙齦腫脹或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牙周或根尖病變,需拍攝X線片明確診斷。牙齒漂白術、微創貼面或全冠修復能有效改善美觀,具體方案需根據牙髓活力測試結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