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奶水少了可通過情緒調節、飲食調整、哺乳頻率管理、穴位按摩、中藥調理等方式改善。產后泌乳減少可能與情緒波動、營養不足、哺乳方式不當、氣血虛弱、肝郁氣滯等因素有關。
1、情緒調節: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會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議通過冥想、聽音樂、傾訴等方式舒緩壓力。每天保證30分鐘戶外散步有助于分泌血清素,家庭成員應避免言語刺激。
2、飲食調整:增加鯽魚豆腐湯、花生豬蹄湯等優質蛋白攝入,每日飲用2000ml溫水。適量食用無花果、木瓜等促乳食物,避免韭菜、山楂等回奶食材。哺乳期每日需額外補充500大卡熱量。
3、哺乳管理:堅持每2-3小時哺乳或吸乳刺激,夜間保持1次排空。采用搖籃式、橄欖球式等正確銜乳姿勢,單側哺乳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使用電動吸奶器輔助時可配合熱敷按摩。
4、穴位按摩:拇指按壓膻中穴兩乳連線中點3分鐘,配合少澤穴小指指甲根外側點揉。每日晨起沿任脈從璇璣穴向下推揉至神闕穴,哺乳前用熱毛巾熱敷乳房周圍。
5、中藥調理:肝郁型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氣血虛適用通乳丹含當歸、黃芪。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草藥可配伍使用,服用前需中醫辨證。避免自行服用含麥芽、芒硝的回乳方劑。
哺乳期需保持每日攝入瘦肉150g、綠葉蔬菜300g及適量堅果,練習產后瑜伽改善血液循環,選擇無鋼圈哺乳文胸避免壓迫乳腺管。持續3天泌乳量未恢復或出現乳房硬塊發熱時需及時就醫排查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