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炎可通過局部消毒護理、抗生素軟膏涂抹、口服抗生素、靜脈輸液、手術清創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臍帶護理不當、免疫系統未成熟、臍帶殘端過早脫落、醫療器械污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護理:生理性因素多與日常護理不當有關,需用75%酒精或碘伏每日消毒臍部2-3次,保持干燥清潔。避免使用紫藥水等染色劑掩蓋感染跡象,尿布需折疊在臍部以下防止摩擦。
2、抗生素軟膏外用:輕度感染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覆蓋創面形成保護層。操作前需洗凈雙手,涂抹后暴露臍部促進藥物吸收,觀察有無紅腫滲出加重。
3、口服抗生素治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適用于伴低熱的中度感染。需完整服用5-7天療程,用藥期間監測排便情況,避免與益生菌同服影響療效。
4、靜脈輸液干預:頭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靜脈用藥適用于高熱不退、血象明顯升重的患兒。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耐藥菌感染有關,通常伴隨臍周蜂窩織炎、膿性分泌物增多等癥狀。
5、手術切開引流:當形成臍周膿腫或壞死性筋膜炎時,需行膿腫切開術或清創術。這類嚴重感染多與B族鏈球菌、厭氧菌混合感染相關,臨床可見皮膚發紺、皮下捻發音等危急癥狀。
患兒需穿著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母乳喂養可增強免疫力。每日觀察臍部分泌物性狀與周圍皮膚變化,若出現拒奶、體溫波動或肢體腫脹需立即就醫。恢復期避免盆浴,擦浴時避開臍部,保持環境溫度26-28℃促進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