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白內障指因全身代謝異常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混濁的疾病,常見于糖尿病、低鈣血癥等患者。其發生與晶狀體滲透壓失衡、氧化應激損傷、糖基化終產物堆積、電解質紊亂及酶活性異常等因素相關。
1、糖尿病相關:長期高血糖導致山梨醇蓄積、晶狀體纖維腫脹,糖基化終產物加速蛋白質交聯。控制血糖為關鍵,可選用胰島素、二甲雙胍、格列美脲等藥物,需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2、低鈣性白內障:血清鈣離子濃度降低影響晶狀體細胞膜穩定性,多伴手足搐搦。靜脈補鈣聯合維生素D3治療,需同時排查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或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原發病。
3、半乳糖血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半乳糖代謝障礙,半乳糖醇沉積引發嬰兒期晶狀體混濁。需終身禁食乳制品,采用豆奶替代喂養,急性期需靜脈輸注葡萄糖糾正代謝。
4、威爾遜病:銅藍蛋白缺陷致銅離子在晶狀體沉積,典型表現為葵花樣混濁伴K-F環。青霉胺驅銅治療聯合低銅飲食,限制動物肝臟、堅果等高銅食物攝入。
5、肌強直性營養不良:強直性肌營養不良蛋白激酶異常引發多系統損害,晶狀體后囊下塵狀混濁為特征。目前以癥狀管理為主,可嘗試苯妥英鈉緩解肌強直癥狀。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糖尿病者優先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藜麥;低鈣患者增加奶酪、豆腐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戶外活動佩戴防紫外線眼鏡,避免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視物變形需24小時內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