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可通過牙周基礎治療、藥物輔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牙齦萎縮通常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激素變化、遺傳因素、營養不良等原因引起。
1、牙周基礎治療:牙齦萎縮與牙菌斑堆積密切相關,需通過超聲波潔治、齦下刮治清除牙結石。牙周炎急性期可配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甲硝唑含漱液、碘甘油等局部用藥控制感染,治療后每3-6個月復查維護。
2、抗炎藥物治療: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可短期口服多西環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輔助消炎。局部使用含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的凝膠如貝復新可促進牙齦組織修復,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3、營養補充調節: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膠原合成障礙,每日攝入300mg維生素C獼猴桃2個或鮮棗100g有助于牙齦健康。鈣質不足者建議每日飲用300ml牛奶,配合維生素D3促進鈣吸收。
4、局部刺激規避:避免使用硬毛牙刷橫向刷牙,改用巴氏刷牙法配合軟毛牙刷。戒煙可減少尼古丁對牙齦微循環的破壞,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口腔自潔。
5、手術治療干預:對于重度牙齦萎縮伴牙根暴露者,可考慮游離齦移植術或結締組織移植術覆蓋裸露牙根。骨量不足者需先進行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手術前后需嚴格控制菌斑。
牙齦萎縮患者日常應增加西藍花、草莓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攝入,避免進食過燙或過硬食物刺激牙齦。每天使用牙線清理牙縫,配合含氟牙膏強化牙釉質。適度進行咀嚼訓練如食用蘋果塊,促進牙周組織血液循環。若伴隨牙齒松動或持續出血,需及時進行牙周專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