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糞口傳播、母嬰垂直傳播。
1、飛沫傳播: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可直接進入他人黏膜。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斷。飛沫在空氣中短距離沉降,通風環境能降低濃度。
2、接觸傳播: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后,通過觸摸口鼻眼黏膜感染。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高頻接觸部位風險較高。使用75%酒精消毒、勤洗手七步洗手法能切斷傳播鏈。
3、氣溶膠傳播:密閉空間內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可能導致感染。醫療機構插管操作、餐廳聚餐等場景需警惕。佩戴N95口罩、減少聚集時長、加強空氣流通是關鍵預防措施。
4、糞口傳播:患者糞便中檢出活病毒,存在消化道傳播可能。便后未徹底洗手可能污染食物。加強廁所消毒、避免生食、實行分餐制可降低風險,尤其需注意衛生條件較差的公共衛生間。
5、母嬰傳播:胎盤、產道或母乳可能存在傳播證據。確診孕婦需評估分娩方式,新生兒應隔離觀察。產科病房需嚴格分區管理,醫護人員執行三級防護。
日常需保證蛋白質攝入增強免疫力,雞蛋、魚肉、豆制品可作為優質蛋白來源;居家可進行深蹲、平板支撐等中等強度運動;定期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家具表面,外出衣物及時清洗晾曬。出現發熱干咳癥狀應立即到發熱門診排查,流行病學史調查顯示14天內有接觸史者需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