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閉經可通過激素檢測、影像學檢查、癥狀評估、病史追溯、基礎體溫測定等方式判斷,通常由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腫瘤、內分泌紊亂、染色體異常等原因引起。
1、激素檢測:
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升高超過40IU/L、抗苗勒管激素AMH低于1.1ng/m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黃體生成素LH與FSH比值異常可能為多囊卵巢綜合征,需結合雌二醇、孕酮等綜合評估。
2、影像學檢查:
經陰道超聲顯示卵巢體積縮小<3cm3、竇狀卵泡計數AFC<5個可輔助診斷卵巢早衰。多囊卵巢患者可見單側卵巢卵泡數≥12個,卵巢包膜增厚,三維超聲能更準確評估卵巢儲備功能。
3、癥狀評估:
潮熱盜汗、陰道干澀等低雌激素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伴隨月經稀發或停經4個月,可能與卵巢早衰有關。多毛、痤瘡、肥胖合并閉經常見于多囊卵巢綜合征,需記錄癥狀出現時間與月經變化關系。
4、病史追溯:
化療放療史、卵巢手術史、自身免疫疾病史增加卵巢早衰風險。家族中早絕經病史者需排查染色體異常如X染色體缺失,青春期后原發性閉經應檢測核型排除Turner綜合征。
5、基礎體溫測定:
連續3個月測量晨起舌下體溫,單相體溫曲線提示無排卵。結合宮頸黏液評分、排卵試紙檢測,可區分下丘腦性閉經與卵巢性閉經,但需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干擾因素。
日常可增加豆制品、深海魚類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攝入,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維持體重指數在18.5-23.9。卵巢早衰患者需長期激素替代治療預防骨質疏松,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應定期監測糖耐量。出現持續閉經伴嚴重低雌激素癥狀時,建議盡早就診生殖內分泌科完善染色體核型分析、胰島素抵抗檢測等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