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可通過藥物保守治療、宮腔鏡手術等方式干預。其形成與雌激素水平異常、慢性炎癥刺激等因素相關,通常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等癥狀。
1、激素調節:孕激素類藥物如地屈孕酮、左炔諾孕酮可對抗雌激素作用,促使息肉萎縮。適用于直徑<1cm的無癥狀息肉,需連續用藥3-6個月經周期。
2、中藥調理:桂枝茯苓膠囊、宮血寧膠囊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子宮內膜微循環。配合艾灸關元、子宮等穴位,對小型息肉有輔助消退作用。
3、宮腔鏡電切:通過5-9mm鏡體精準切除息肉基底,手術時間約15-30分鐘。適用于直徑>1.5cm的息肉或合并不孕患者,可同步進行子宮內膜活檢。
4、息肉鉗除:在超聲引導下用機械性鉗夾去除帶蒂息肉,創傷小于電切術。適合靠近宮腔下段的孤立性息肉,術后需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5、期待觀察:對絕經后無癥狀的微小息肉<0.5cm,可每6個月復查陰道超聲。約20%的息肉可能自然消退,但需警惕異常出血等惡變征兆。
日常需控制豆制品、蜂王漿等植物雌激素攝入,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術后1個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復查超聲確認無殘留后可嘗試備孕。合并貧血者應增加紅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長期使用他莫昔芬等藥物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宮腔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