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角膜炎可通過抗感染治療、免疫調節、物理治療、手術干預、日常護理等方式改善。該病可能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異常、外傷刺激、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療:細菌性角膜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頭孢曲松等抗生素;病毒性角膜炎需應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角膜愈合情況。
2、免疫調節:自身免疫性角膜炎需局部使用環孢素滴眼液或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免疫反應。嚴重者可短期口服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需監測眼壓變化。
3、物理治療:角膜潰瘍患者可采用繃帶式角膜接觸鏡保護創面,促進上皮修復。角膜基質炎可嘗試角膜膠原交聯術增強角膜強度,延緩病變進展。
4、手術干預:角膜穿孔需行角膜移植術,根據損傷深度選擇板層移植或穿透性移植。反復發作的病毒性角膜炎可考慮羊膜覆蓋術減少復發。
5、日常護理:避免揉眼、過度用眼等刺激行為,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隱形眼鏡佩戴者需嚴格遵循清潔規范,出現眼紅眼痛立即停戴。
患者應保持飲食均衡,適量補充維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如胡蘿卜、深海魚等食物有助于角膜修復。規律進行眼球轉動訓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眼外傷。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40%-60%,使用人工淚液緩解干眼癥狀。若出現視力驟降、眼痛加劇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