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難產可通過改變體位、藥物促產、器械助產、剖宮產手術、產后護理等方式治療。梗阻性難產通常由胎位異常、骨盆狹窄、軟產道異常、巨大胎兒、宮縮乏力等原因引起。
1、體位調整:膝胸臥位或側臥位可能緩解枕后位等胎位異常,配合導樂球運動促進胎頭旋轉。需持續監測胎心變化,體位干預無效時需升級處理。
2、藥物干預:靜脈滴注縮宮素增強宮縮力度,前列腺素制劑軟化宮頸。用藥期間需電子胎心監護,警惕子宮過度刺激引發胎兒窘迫。
3、器械助產:胎頭吸引術適用于宮口開全的枕橫位,產鉗助產適合中骨盆狹窄者。操作前需評估頭盆關系,術后檢查產道有無裂傷。
4、剖宮產術:古典式剖宮產解決完全性前置胎盤,子宮下段剖宮產應對持續性枕橫位。手術需在胎兒窘迫或產程停滯4小時后實施。
5、病因處理:骨盆狹窄者需擇期剖宮產,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胎兒體重。產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按摩子宮減少出血風險。
梗阻性難產產婦應控制孕期體重增長在11-16公斤,每日進行30分鐘孕婦操改善骨盆柔韌性。分娩時采用拉瑪澤呼吸法緩解疼痛,產后6周避免提重物。補充鐵劑糾正貧血,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漿促進恢復,定期復查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