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下淋巴結炎是頜下區淋巴結因感染或炎癥反應引發的腫大疼痛性疾病,常見病因包括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反應等。
1、感染因素:
細菌或病毒感染是主要誘因。口腔齲齒、扁桃體炎等局部感染灶可通過淋巴引流引發頜下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表現為觸痛性腫塊。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是常見病原體,需通過血常規和病原學檢查明確診斷。
2、免疫反應: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核病可導致多組淋巴結腫大。此時頜下淋巴結炎可能伴隨長期低熱、盜汗等全身癥狀,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或EB病毒抗體檢測。
3、局部創傷:
口腔黏膜破損或拔牙后創口未愈可能引發淋巴管逆行感染。這類情況通常有明確外傷史,腫脹多在創傷后3-5天出現,需加強創面護理預防繼發感染。
4、腫瘤轉移:
少數情況下可能是口腔癌、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表現。特征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需通過活檢病理確診。40歲以上患者出現單側固定淋巴結應警惕。
5、特殊炎癥: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也可引起淋巴結炎,常伴關節痛、皮疹等表現。這類患者需完善抗核抗體譜檢查,糖皮質激素治療可緩解癥狀。
日常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每日用溫鹽水漱口3-4次;急性期可冷敷減輕腫脹,選擇流質飲食避免咀嚼刺激。建議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淋巴循環,如獼猴桃、草莓等水果。若淋巴結持續腫大超過2周或出現發熱、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需及時就診排查潛在疾病。適當進行頸部放松操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避免過度按壓腫大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