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引發的長毛多數情況下不會自行脫落,需通過醫學干預或調整激素水平改善。
1. 激素性多毛的成因與特點:
激素失衡導致的多毛癥常見于雄激素分泌過多,如多囊卵巢綜合征、腎上腺增生等疾病。毛囊在過量雄激素刺激下會延長生長期,使原本細軟的毫毛轉變為粗硬的終毛。這種毛發一旦形成,其毛囊結構已發生改變,通常需要6-12個月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后,新生毛發才可能逐漸變細,但已長出的粗毛仍需人工去除。
2. 改善激素性多毛的措施:
治療需從調控激素和脫毛兩方面著手。調節激素可選用短效避孕藥如炔雌醇環丙孕酮、胰島素增敏劑如二甲雙胍等藥物,需內分泌科醫生根據激素檢測結果開具。脫毛可采用激光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毛囊,或使用家用IPL光子脫毛儀維持效果,每月1-2次連續治療半年可見效。日常避免高糖高脂飲食,規律運動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相關的激素紊亂。
建議每日補充含鋅、維生素B族的堅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維持皮膚代謝。瑜伽等舒緩運動可降低皮質醇水平,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能改善內分泌。若伴隨月經紊亂、痤瘡等癥狀,應至婦科或內分泌科進行性激素六項、卵巢超聲等檢查。脫毛后需加強防曬,使用含神經酰胺的修復乳液護理皮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