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濕熱重可通過清熱祛濕類中成藥、健脾化濕類中成藥、外用藥膏等方式治療。婦科濕熱重通常由飲食不節、外感濕邪、脾虛濕盛、下焦濕熱、肝經濕熱等原因引起。
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的功效,適用于外陰瘙癢伴口苦咽干癥狀。婦科千金片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對帶下黃稠有緩解作用。二妙丸專攻燥濕清熱,針對陰部潮濕灼熱效果顯著。
參苓白術散通過補脾益氣化解內濕,適合長期便溏患者。香砂六君丸側重理氣健脾,改善腹脹納差伴隨的白帶增多。歸脾丸對心脾兩虛型濕熱證見失眠多夢者尤為適宜。
復方黃柏液涂劑可直接作用于外陰糜爛處,每日2次濕敷。潔爾陰洗液需稀釋后坐浴,能緩解外陰紅腫熱痛。苦參凝膠適用于陰道內給藥,對霉菌性陰道炎合并濕熱證有效。
薏苡仁赤小豆粥需連續食用兩周以上,可利尿排濕。馬齒莧涼拌或煮湯能抑制陰道分泌物異味。冬瓜連皮煮水代茶飲,適合午后潮熱明顯的患者。
每日艾灸關元穴15分鐘改善盆腔循環,經期停用。棉質內褲需煮沸消毒,避免濕熱環境滋生細菌。夜間睡眠保持下肢抬高,促進濕邪代謝。
濕熱體質者應長期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及甜食。適量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柔緩運動,忌劇烈出汗。日常可用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藥材泡腳,經期前后重點加強會陰部清潔。持續癥狀超過兩周或出現血性分泌物時,需及時進行婦科內診和分泌物培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