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震蕩可通過觀察牙齒松動度、牙齦出血、咬合疼痛、牙齒變色、X光檢查等方式判斷。牙震蕩通常由外力撞擊、跌倒磕碰、運動損傷、牙齒結構異常、齲齒繼發損傷等原因引起。
1、牙齒松動:
輕觸患牙檢查是否有異?;蝿?,乳牙松動度超過1毫米或恒牙出現明顯位移需警惕。伴隨牙齦充血時可用冰袋外敷面部緩解腫脹,避免晃動牙齒加重損傷。
2、牙齦出血:
外傷后牙齦邊緣出現滲血或淤血提示牙周膜損傷。用無菌紗布輕壓止血,24小時內避免刷牙刺激。出血持續超過48小時可能伴有牙槽骨骨折。
3、咬合疼痛:
兒童拒絕咀嚼食物或抱怨咬合不適時,可用棉簽輕叩牙齒測試敏感度。暫時改用流質飲食,避免堅果等硬物。疼痛持續1周以上需排除牙根折斷。
4、牙齒變色:
受傷2-3周后牙齒呈粉紅或灰暗色,表明牙髓可能壞死。需拍攝牙片確認根尖病變,必要時進行根管治療。變色乳牙可能影響恒牙胚發育。
5、影像學檢查:
X光片能顯示牙根裂紋、牙槽骨損傷等肉眼不可見的問題。全景片可評估恒牙胚狀態,CBCT能三維定位骨折線。影像檢查陰性但癥狀持續需復查。
日常護理中應避免兒童啃咬硬物,運動時佩戴防護牙托。增加奶制品和綠葉蔬菜攝入促進牙骨質修復,定期使用含氟牙膏強化牙釉質。出現牙齒異常移動或持續疼痛需立即就診口腔外科,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或恒牙發育畸形。觀察期內建議每周進行牙齒穩固度測試,記錄顏色變化情況供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