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能導致暗紅色皮損。蕁麻疹典型表現為鮮紅色或膚色風團,但部分患者因搔抓、反復摩擦或合并血管炎時,可能出現暗紅色斑塊或色素沉著。
1. 典型蕁麻疹皮損特征:
急性蕁麻疹通常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邊界清晰,呈鮮紅色或膚色,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可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這類皮損由組胺釋放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所致,屬于一過性血管反應。
2. 暗紅色皮損的成因:
當患者頻繁搔抓或衣物摩擦刺激患處時,局部可能出現淤血性改變,呈現暗紅色斑塊。這種情況多見于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炎癥反應可導致真皮淺層含鐵血黃素沉積。合并蕁麻疹性血管炎時,皮損呈暗紅色紫癜樣,按壓不褪色,消退后可能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
3. 伴隨癥狀與鑒別:
暗紅色皮損若伴隨發熱、關節痛、血尿等癥狀,需警惕蕁麻疹性血管炎。該病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風團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疼痛性皮損、實驗室檢查顯示補體水平降低。皮膚活檢可見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改變。
日常護理應避免熱水燙洗和劇烈搔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需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記錄可疑過敏原如海鮮、堅果等。慢性患者可嘗試冷敷緩解瘙癢,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免疫狀態。若皮損持續72小時不消退或出現淤斑、水皰等表現,需及時就醫排查血管炎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