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癥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變形。
1、關節疼痛:
關節疼痛是骨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癥狀,早期表現為活動后疼痛,休息后可緩解。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夜間也會出現。疼痛通常位于關節內側或外側,可能伴隨壓痛感。疼痛程度與關節磨損程度相關,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
2、關節僵硬:
患者常出現晨僵現象,即早晨起床或長時間靜止后關節僵硬感明顯,通常持續30分鐘以內。隨著活動增加,僵硬感逐漸減輕。關節僵硬還可能出現在天氣變化時,寒冷潮濕環境下癥狀可能加重。僵硬感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導致活動不便。
3、關節腫脹:
關節周圍可能出現腫脹,這是由于關節滑膜炎癥反應導致滑液分泌增多所致。腫脹通常伴隨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觸診時可感到關節飽滿。長期腫脹可能導致關節囊松弛,進一步加重關節不穩定。腫脹程度與炎癥活動度相關,急性期更為明顯。
4、活動受限:
隨著關節軟骨磨損加重,患者會出現關節活動范圍減小。初期可能表現為某些特定動作困難,如上下樓梯、下蹲等。后期可能出現關節交鎖現象,即活動時突然卡住?;顒邮芟蕹潭扰c關節破壞程度成正比,嚴重時可能導致關節功能喪失。
5、關節變形:
疾病晚期可見明顯關節畸形,常見表現為關節增大、對線不良或成角畸形。這是由于軟骨磨損后骨質增生、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所致。典型改變包括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手指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等。關節變形通常是不可逆的結構性改變。
骨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應注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選擇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避免爬樓梯、登山等高負荷活動;飲食上可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寒冷季節注意關節保暖,可使用護膝等輔助器具;疼痛明顯時可嘗試熱敷或冷敷緩解癥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定期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保持適度活動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癥狀加重或影響生活質量時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