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癌可能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長期肛周炎癥、免疫抑制狀態、吸煙及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肛門疼痛、異常出血、腫塊形成、排便習慣改變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1、肛門疼痛:
早期可能表現為間歇性鈍痛,隨病情進展轉為持續性劇痛,尤其在排便時加重。疼痛可能放射至會陰或骶尾部,夜間癥狀明顯者需警惕腫瘤侵犯神經。
2、異常出血:
約80%患者出現便血,血液多呈鮮紅色附著于糞便表面。部分患者表現為便后滴血或衛生紙染血,出血量較少但反復發生,易被誤診為痔瘡。
3、腫塊形成:
肛門口可觸及質硬結節或潰瘍性腫物,表面凹凸不平。腫瘤增大時可導致肛門狹窄,部分患者自覺肛門異物感或排便不盡感。
4、排便習慣改變:
表現為里急后重、排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腹瀉交替。腫瘤阻塞肛管時可引起糞便變細,嚴重者出現腸梗阻癥狀如腹脹、嘔吐。
5、淋巴結轉移:
腹股溝區無痛性腫大淋巴結是常見轉移征象,淋巴結質地堅硬、活動度差。晚期可能出現下肢淋巴水腫、消瘦貧血等全身消耗癥狀。
日常需保持高纖維飲食如燕麥、芹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便后建議使用溫水清洗肛周,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出現持續兩周以上肛周不適或體重驟降時,應立即至肛腸外科進行肛門指檢及結腸鏡檢查。早期確診患者可通過放化療聯合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等綜合治療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