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疙瘩可能由傳染性皮膚病引起,常見類型包括水痘、疥瘡、膿皰瘡、體癬、傳染性軟疣等。這些疾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共用物品或飛沫傳播,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表現為全身性瘙癢性水皰伴發熱。治療以抗病毒藥物為主,如阿昔洛韋、泛昔洛韋、伐昔洛韋?;颊咝韪綦x至結痂脫落,避免抓撓繼發感染。
2、疥瘡:疥螨寄生皮膚導致丘疹和隧道樣皮損,夜間瘙癢劇烈。外用硫磺軟膏、苯甲酸芐酯乳劑或撲滅司林霜可殺滅疥螨。患者衣物需沸水燙洗,密切接觸者需同步治療。
3、膿皰瘡: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形成膿皰,破潰后結蜜黃色痂。局部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嚴重者口服頭孢氨芐、阿莫西林。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擴散。
4、體癬: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環形紅斑伴脫屑,邊緣隆起。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乳膏或酮康唑洗劑,頑固病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片。避免與寵物或感染者共用毛巾。
5、傳染性軟疣:痘病毒導致蠟樣光澤的臍凹狀丘疹,擠壓可排出白色疣體。冷凍治療或刮除術可清除皮損,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調節免疫。游泳池等潮濕環境易傳播,需注意防護。
患者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避免辛辣刺激以免加重瘙癢。恢復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A、C促進皮膚修復,每日用溫水清潔后及時涂抹保濕霜。皮損泛發或伴隨高熱等全身癥狀時需及時就醫,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重癥風險。家庭成員需分開使用寢具毛巾,環境物品用含氯消毒劑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