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可通過皮膚科、內分泌科、中醫科、精神心理科、營養科等科室診療。脫發通常由遺傳因素、激素失衡、精神壓力、營養不良、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
1、皮膚科:雄激素性脫發與毛囊對雙氫睪酮敏感有關,表現為前額發際線后移或頭頂稀疏。米諾地爾可促進毛發生長,非那雄胺抑制雄激素轉化,嚴重者需毛發移植術。真菌感染需酮康唑洗劑治療。
2、內分泌科:產后脫發與雌激素驟降相關,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毛發干枯易斷。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甲減患者補充左甲狀腺素,多囊卵巢綜合征需調節胰島素抵抗。
3、中醫科:氣血兩虛型脫發伴隨面色蒼白,何首烏、當歸補血湯調理;肝郁血瘀型需柴胡疏肝散。梅花針叩刺與艾灸百會穴可改善局部循環。
4、精神心理科:斑禿常與焦慮抑郁共病,認知行為療法緩解應激反應。生物反饋訓練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必要時聯合帕羅西汀等抗抑郁藥物。
5、營養科:缺鐵性貧血導致休止期脫發,建議每周攝入動物肝臟、血制品補充鐵元素。蛋白質缺乏者需每日保證雞蛋、魚肉攝入,維生素D不足者增加蘑菇、海魚。
日常需選用無硅油洗發水避免毛囊堵塞,每周2次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電吹風高溫刺激,扎發時避免過度牽拉。持續脫發超過100根/日或出現斑片狀禿發需及時就醫,突發全禿可能為重癥斑禿需激素沖擊治療。長期脫發患者建議完善性激素六項、鐵代謝、甲狀腺功能等實驗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