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后可通過骨增量手術、短種植體植入、傾斜種植、All-on-4技術、上頜竇提升術等方式治療。牙槽骨吸收通常由牙周炎、骨質疏松、長期缺牙、創傷、遺傳等因素引起。
1、骨增量手術:通過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粉恢復骨量,適用于中重度骨吸收。手術需結合屏障膜防止軟組織侵入,愈合期3-6個月。術后需避免吸煙,控制血糖以促進骨整合。
2、短種植體植入:適用于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選擇長度<8mm的種植體。臨床數據顯示10年存活率達92%,需配合高精度數字化導板定位,避免損傷下頜神經管。
3、傾斜種植:利用剩余骨斜面植入30-45度角種植體,避開重要解剖結構。上頜后牙區常結合顴骨種植,即刻負重成功率約85%,需嚴格咬合調整避免側向力。
4、All-on-4技術:四顆種植體支持全口修復,后牙區采用30度傾斜設計。即刻修復體需采用高強度樹脂臨時牙,6個月后更換永久修復體。適應癥包括無牙頜伴中度骨吸收患者。
5、上頜竇提升術:解決上頜后牙區骨高度不足,分側壁開窗與穿牙槽嵴頂兩種術式。骨粉填充后需等待4-9個月,并發癥包括竇膜穿孔率約10%,需術前CBCT評估竇腔形態。
日常建議補充鈣800mg/日與維生素D3 400IU,選擇低糖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魚類。避免硬質食物如堅果,推薦游泳等非對抗性運動。種植后每3個月專業清潔,使用沖牙器與超軟毛牙刷維護。骨代謝異常患者需定期監測血清鈣磷水平,夜間佩戴咬合墊減少磨牙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