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過少可能由胎盤功能減退、胎兒泌尿系統異常、母體脫水、藥物影響、胎膜早破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宮高腹圍小于孕周、胎動減少、胎心監護異常、超聲測量羊水指數≤5cm、分娩時宮縮不協調等。
1、胎盤功能減退:妊娠期高血壓、過期妊娠等因素可能導致胎盤血液灌注不足,羊水生成減少。超聲監測顯示羊水暗區垂直深度<2cm,需增加產檢頻率,必要時住院靜脈補液治療。
2、胎兒泌尿系統異常:胎兒腎缺如、尿路梗阻等畸形導致尿液生成減少。伴隨胎兒生長受限、膀胱不充盈等特征,需通過胎兒MRI明確診斷,嚴重者需考慮宮內治療或終止妊娠。
3、母體脫水:高溫環境、嘔吐腹瀉等體液丟失會造成血容量不足。孕婦出現口渴、尿量減少時,每日飲水需達2000ml以上,可適量飲用椰子水或口服補液鹽。
4、藥物影響:長期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能抑制羊水生成。發現羊水減少應排查用藥史,妊娠20周后禁用吲哚美辛等非甾體抗炎藥。
5、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導致羊水外漏,增加感染風險。孕婦自覺陰道流液時需臥床抬高臀部,使用pH試紙檢測,破膜超過12小時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孕婦應每日記錄胎動次數,選擇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E。妊娠晚期發現羊水過少需立即就醫,根據孕周選擇期待治療或終止妊娠,分娩過程中需持續胎心監護預防胎兒窘迫。超聲監測每周不應少于2次,羊水指數持續下降需考慮羊膜腔灌注等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