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可通過調整作息習慣、改善睡眠環境、適度運動、心理調節、醫療干預等方式調養。失眠通常由褪黑素分泌減少、慢性疾病疼痛、藥物副作用、焦慮抑郁、夜間排尿頻繁等原因引起。
1、規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時間有助于穩定生物鐘,避免午睡過長或過晚。睡前1小時停止使用電子設備,減少藍光對褪黑素分泌的抑制。早晨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晝夜節律同步化。
2、優化環境:臥室溫度保持在18-22℃,使用遮光窗簾隔絕光線干擾。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和高度適宜的枕頭,必要時佩戴防噪音耳塞。夜間使用小夜燈避免跌倒風險。
3、適度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太極拳、散步或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運動時間安排在下午4-6點為宜。睡前3小時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后做放松拉伸緩解肌肉緊張。
4、心理調適:通過正念冥想、呼吸訓練緩解焦慮情緒,記錄睡眠日記識別負面思維。限制臥床時間,若20分鐘未入睡應離開臥室。避免睡前討論引發情緒波動的話題。
5、醫療干預:慢性疼痛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癥狀,抑郁患者考慮米氮平或曲唑酮治療。排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導致的夜尿增多,必要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調整飲食結構可增加小米、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晚餐避免高脂飲食和過量飲水。白天保持足夠社交活動,睡前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持續失眠超過1個月需進行多導睡眠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