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腫與癤子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處理方式上。皮脂腺囊腫由皮脂腺導管阻塞導致,表現為無痛性皮下結節;癤子則是毛囊深部感染,以紅腫熱痛為特征。
1、病因差異:皮脂腺囊腫多因皮脂腺導管堵塞、角質堆積形成封閉囊腔,內容物為豆腐渣樣皮脂分泌物。癤子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侵入毛囊引發化膿性炎癥,可能與多汗、擦傷、免疫力低下有關。
2、形態特征:皮脂腺囊腫呈圓形隆起,表面光滑可推動,中央可見黑色開口,直徑常為1-5厘米。癤子初期為紅色硬結,逐漸形成黃色膿頭,周圍伴明顯紅腫,多小于2厘米。
3、癥狀表現:皮脂腺囊腫通常無痛,繼發感染時出現壓痛。癤子自發疼痛明顯,觸痛劇烈,可伴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破潰后排出膿血混合物。
4、并發癥風險:皮脂腺囊腫感染后可能形成膿腫。癤子可能進展為癰或蜂窩織炎,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可能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5、處理方法:皮脂腺囊腫未感染時無需處理,繼發感染需抗生素治療,完全切除囊壁可根治。癤子早期可熱敷,成熟后切開引流,嚴重者需口服頭孢氨芐、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囊腫避免擠壓摩擦,癤子患者應加強營養攝入。皮脂腺囊腫反復感染者建議外科切除,癤子頻發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適當補充維生素A、鋅元素有助于皮脂腺健康,有氧運動可增強皮膚屏障功能。出現持續增大、破潰不愈或全身癥狀時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