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實驗室檢查、臨床癥狀評估及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方式確診。腎癌可能與吸煙、肥胖、遺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血尿、腰部疼痛、腹部腫塊等癥狀。
1、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是篩查腎癌的首選方法,能發現腎臟占位性病變。CT平掃加增強可明確腫瘤大小、位置及周圍浸潤情況,MRI對評估靜脈癌栓更具優勢。影像學特征如“快進快出”強化模式可輔助診斷。
2、病理活檢:B超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是確診金標準,通過獲取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分析,明確細胞類型及分化程度。透明細胞癌占腎癌70%-80%,乳頭狀癌和嫌色細胞癌為常見亞型。活檢需避開大血管降低出血風險。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能顯示貧血,腎功能異常提示腫瘤壓迫或轉移。尿液檢查發現鏡下血尿需警惕,但非特異性。血鈣升高可能與骨轉移相關,乳酸脫氫酶升高提示預后不良。
4、癥狀評估:無痛性肉眼血尿是典型表現,約40%患者以此首發。持續性腰部鈍痛多因腫瘤增大牽拉腎包膜所致。晚期患者可能出現體重下降、發熱等副腫瘤綜合征,需與腎炎、腎結核鑒別。
5、腫瘤標志物:CA9碳酸酐酶IX在透明細胞癌中高表達,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循環腫瘤DNA檢測有助于監測復發轉移,但尚未納入常規診斷標準。基因檢測對遺傳性腎癌如VHL綜合征有確診價值。
確診腎癌需結合影像學與病理結果,日常應控制血壓血糖,避免接觸鎘等致癌物。術后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腹部CT,五年內監測轉移灶。低脂飲食減少紅肉攝入,適量有氧運動維持BMI<25,戒煙可降低復發風險。出現骨痛、咯血等癥狀需警惕轉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