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屬于肝臟疾病范疇,與病毒性肝炎存在本質區別,兩者在病因、病理機制及治療方式上均有顯著差異。
酒精性肝病由長期過量飲酒導致,乙醇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傷肝細胞線粒體,引發脂肪變性。病毒性肝炎則主要由甲型、乙型等嗜肝病毒感染誘發,通過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破壞肝組織。
酒精性肝病早期表現為肝脂肪沉積,進展期為酒精性肝炎伴中性粒細胞浸潤,晚期形成橋接纖維化。病毒性肝炎以肝細胞水腫壞死為主,慢性感染者可見門靜脈區淋巴細胞聚集。
酒精性肝病需結合飲酒史男性>40g/日乙醇持續5年、AST/ALT比值>2及影像學特征確診。病毒性肝炎依賴血清學檢測,如HBsAg陽性或HCV-RNA陽性等特異性標志物。
酒精性肝病核心治療為終身戒酒,重癥患者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治療乙肝、索磷布韋治療丙肝,必要時進行肝移植。
早期酒精性肝病戒酒后肝功可逆,肝硬化階段5年生存率約50%。病毒性肝炎中丙肝經規范治療治愈率超95%,乙肝需長期用藥控制病毒復制。
日常需嚴格限制酒精攝入,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檢測肝功能。飲食選擇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雞胸肉、深海魚,補充維生素B族。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可改善肝臟代謝。出現黃疸、腹水等表現應立即就醫,晚期患者需進行肝彈性檢測評估纖維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