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毛囊炎可通過保持清潔、局部熱敷、外用抗菌藥物等方式治療。外陰毛囊炎通常由細菌感染、毛發內生、局部摩擦、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侵入毛囊引發炎癥,表現為紅腫熱痛的小膿皰。避免擠壓病灶,可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
2、毛發內生:
剃毛后毛發卷曲生長刺入皮膚,形成紅色丘疹伴觸痛。暫停剃毛行為,用溫熱毛巾濕敷促進毛發自然長出,必要時用消毒鑷子拔出內生毛發。
3、局部摩擦:
緊身衣物或運動摩擦導致毛囊損傷,出現散在紅色丘疹。改穿純棉透氣內褲,減少久坐或劇烈運動,夜間可涂抹紅霉素軟膏保護創面。
4、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易反復發作,病灶周圍可能出現衛星狀小膿點。控制基礎疾病,每日補充維生素C和鋅制劑增強皮膚修復能力。
5、衛生習慣不良:
經期衛生巾更換不及時或如廁清潔不足,導致細菌滋生。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經期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
日常需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可適量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時需及時就醫,嚴重者可能需口服頭孢克洛或多西環素進行系統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