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可通過冰敷制動、彈性繃帶固定、藥物鎮痛、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通常由韌帶拉傷、關節錯位、肌腱損傷、骨結構異常、慢性炎癥等原因引起。
1、冰敷制動:
急性期48小時內每2小時冰敷15分鐘,配合抬高患肢減少腫脹。避免熱敷或按摩加重毛細血管出血,使用支具限制踝關節活動,促進韌帶自我修復。
2、彈性繃帶固定:
采用八字纏繞法加壓包扎,維持踝關節中立位。繃帶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指為宜,過度壓迫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固定時間一般不超過72小時。
3、藥物鎮痛: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可緩解疼痛腫脹。嚴重腫脹時可外用藥膏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禁止在破損皮膚處使用。
4、康復訓練:
腫脹消退后開始踝泵運動、彈力帶抗阻訓練、平衡墊站立等恢復本體感覺。每周3次水中步行訓練可減少關節負重,6周內避免劇烈跑跳動作。
5、手術治療:
Ⅲ度韌帶斷裂需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合并撕脫骨折時行內固定術。術后需石膏固定4周,慢性踝關節不穩患者可考慮距腓前韌帶修補術。
恢復期建議增加牛奶、深海魚等富含鈣質和歐米伽3的食物,每日進行10分鐘踝關節環繞運動,睡眠時使用護踝保持關節穩定。若6周后仍存在持續疼痛或關節松動感,需復查核磁排除隱匿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