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積性皮炎可通過壓力治療、皮膚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改善癥狀。該病通常由靜脈功能不全、血液循環障礙、皮膚屏障受損、繼發感染、慢性水腫等原因引起。
1、壓力治療:靜脈功能不全是主要誘因,表現為下肢腫脹、皮膚色素沉著。梯度壓力襪可促進靜脈回流,每日穿戴8-10小時,壓力范圍選擇20-30mmHg。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適用于嚴重水腫患者,每周使用3-4次。
2、皮膚護理:皮膚屏障受損易導致瘙癢、脫屑。每日用溫水清潔后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潤膚霜,避免搔抓。合并濕疹時選用弱效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連續使用不超過兩周。
3、藥物治療:繼發感染需口服多西環素或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靜脈活性藥物如地奧司明可改善微循環,馬栗樹籽提取物能減輕腿部沉重感。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瘙癢。
4、手術治療:頑固性病例可考慮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或射頻消融術,消除反流靜脈。嚴重皮膚纖維化需行潰瘍清創術,術后配合負壓傷口治療。血管外科評估后決定具體方案。
5、生活方式調整:慢性水腫患者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g。抬高患肢15-20厘米,避免久站久坐。適度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每日30分鐘。
患者需長期堅持皮膚保濕和壓力治療,定期監測靜脈功能。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鋅,促進膠原合成。避免高溫環境加重血管擴張,冬季防止皮膚干裂。出現潰瘍滲液、發熱等感染征象時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