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和急性前列腺炎可通過病程、癥狀特點及檢查結果區分,主要差異體現在發病速度、癥狀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等方面。
1、病程差異: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驟,病程通常少于3個月,多由細菌感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超過3個月,癥狀反復發作,可能由感染、免疫異常或盆底功能障礙導致。急性期患者常能明確回憶發病時間,慢性患者癥狀呈波動性。
2、癥狀特點:
急性前列腺炎表現為突發高熱39℃以上、會陰部劇痛、排尿灼痛伴尿頻尿急,可能出現血尿或膿尿;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較輕但持久,包括會陰部隱痛、排尿不適、性功能障礙,偶有低熱但不超過38℃。
3、實驗室檢查:
急性期前列腺液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10個/HP和膿細胞,細菌培養陽性率高;慢性期白細胞輕度增多5-10個/HP,細菌培養可能陰性。急性期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顯著升高,慢性期多正常。
4、觸診表現:
直腸指檢時急性前列腺炎腺體腫脹、觸痛明顯,禁忌前列腺按摩;慢性前列腺炎腺體質地不均、輕度壓痛,按摩后可獲取前列腺液。急性期可能觸及波動感提示膿腫形成。
5、治療反應:
急性前列腺炎對抗生素治療敏感,2-4周多可治愈;慢性前列腺炎需綜合治療抗生素、α受體阻滯劑、物理治療等,療程長達6-12周且易復發。急性期需靜脈用藥,慢性期以口服藥物為主。
建議兩類患者均需避免久坐、飲酒及辛辣飲食,保持規律性生活。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并足量飲水,慢性期可配合溫水坐浴40℃左右,每日15分鐘緩解癥狀。若出現急性尿潴留、持續高熱或血尿加重,需立即急診處理。慢性患者建議記錄癥狀日記幫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