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腫脹伴活動受限可能由外傷、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腱鞘炎或痛風性關節炎引起。
1、外傷:
手指受到撞擊或擠壓可能導致軟組織損傷、骨折或脫位。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引發血腫,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腫脹和活動障礙。需通過冰敷減輕腫脹,必要時進行X線檢查排除骨折。若存在開放性傷口需清創處理,骨折則需石膏固定。
2、骨關節炎:
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可導致手指遠端指間關節出現赫伯登結節,近端指間關節形成布夏爾結節。晨僵時間通常小于30分鐘,X線可見關節間隙狹窄和骨贅形成。治療包括關節保護訓練、非甾體抗炎藥和局部注射透明質酸鈉。
3、類風濕關節炎:
自身免疫反應引發滑膜炎,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腫脹,晨僵超過1小時。血清學檢查可見類風濕因子和抗CCP抗體陽性。早期使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抗風濕藥可延緩關節破壞,生物制劑適用于中重度患者。
4、腱鞘炎:
反復手指活動導致屈肌腱鞘充血水腫,形成狹窄性腱鞘炎。患者常主訴彈響指或扳機指現象,掌指關節掌側可觸及痛性結節。治療采用支具固定、局部封閉注射,頑固性病例需行腱鞘切開術。
5、痛風性關節炎:
單鈉尿酸鹽結晶沉積誘發急性炎癥,常見于第一跖趾關節,也可累及手指關節。發作時血尿酸可能正常,關節液檢出雙折光陰性結晶可確診。急性期使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藥,緩解期需長期降尿酸治療。
建議保持每日手指關節全范圍活動訓練,如握拳-伸展交替練習。飲食上避免高嘌呤食物,適量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腫脹明顯時可嘗試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夜間佩戴功能性支具防止關節攣縮。若保守治療2周無改善或出現關節畸形,需及時至風濕免疫科或手外科就診,進行超聲、MRI等影像學評估。長期管理需注意監測炎癥指標和關節功能狀態,避免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導致的手指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