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臥床并發癥風險與時間呈正相關,主要預防措施包括定期翻身、皮膚護理、營養支持和被動運動。長期臥床可能引發壓瘡、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和泌尿系統感染。
1、壓瘡預防:臥床2小時以上局部持續受壓可導致缺血性潰瘍。每2小時協助翻身一次,使用氣墊床分散壓力,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骨突部位需用軟枕保護,每日檢查骶尾、足跟等易損區域。
2、肺部感染控制:長期仰臥使分泌物沉積,72小時內肺炎風險顯著上升。每小時指導深呼吸訓練,每日拍背排痰3次。保持室內濕度50%-60%,床頭抬高30度減少反流誤吸。
3、血栓防范:臥床3天血流減慢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每日進行踝泵運動300次,穿戴梯度壓力襪。觀察下肢腫脹發熱情況,必要時使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
4、肌肉萎縮干預:1周內肌纖維開始退化。每天進行關節被動活動4次,每個關節重復10-15遍。使用彈力帶進行抗阻訓練,配合乳清蛋白補充維持肌肉合成。
5、泌尿系統防護:導尿管留置3天感染率達30%。每日會陰清洗2次,導尿管每周更換。鼓勵每日飲水量1500ml以上,可飲用蔓越莓汁抑制細菌黏附。
臥床老人需保證每日熱量攝入30kcal/kg,蛋白質1.2-1.5g/kg,補充維生素D 800IU。每周3次床上坐起訓練,每次15分鐘維持體位調節能力。護理者需監測體溫、呼吸頻率及意識狀態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