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乳頭狀瘤可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膀胱部分切除術等方式治療。膀胱乳頭狀瘤可能與長期吸煙、接觸化學染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血尿、尿頻等癥狀。
膀胱乳頭狀瘤屬于低度惡性潛能的尿路上皮腫瘤,病理表現為乳頭狀結構伴纖維血管軸心。腫瘤細胞排列整齊但存在輕度異型性,基底膜完整是區別于浸潤性癌的關鍵特征。約15%-30%病例可能進展為高級別尿路上皮癌。
直徑超過1cm的單發腫瘤、多發性病灶或伴有原位癌成分需手術干預。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適用于表淺型腫瘤,術中需完整切除腫瘤基底并送病理檢查。對于肌層浸潤或反復復發者需考慮膀胱部分切除術。
術后需每3個月進行膀胱鏡隨訪持續2年,后改為半年一次。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聯合NMP22檢測可提高早期復發檢出率。復發高危因素包括腫瘤分級G2以上、直徑超過3cm或伴隨原位癌。
卡介苗膀胱灌注適用于中高風險患者,可降低50%復發率。絲裂霉素C、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灌注適用于不耐受免疫治療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于鉑類化療失敗的轉移性病例。
每日飲水2000ml以上稀釋尿液致癌物濃度,戒煙可降低3倍復發風險。限制腌制食品攝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量。避免接觸苯胺類染料等職業暴露因素。
術后康復期建議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游泳和太極拳有助于改善泌尿系統血液循環。定期監測尿常規和腎功能指標,出現血尿癥狀需立即復查膀胱鏡。長期隨訪中需關注腎積水等上尿路繼發改變,必要時行輸尿管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