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非器質性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感或上腹痛,需通過飲食調整、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輔助緩解癥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典型癥狀包括餐后上腹飽脹、進食少量食物即有飽腹感、上腹部隱痛或灼燒感。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噯氣、惡心,癥狀可持續數月且反復發作,但胃鏡檢查無潰瘍、胃炎等器質性病變。
胃腸動力異常是核心機制,胃排空延遲或胃竇運動減弱導致食物滯留。內臟高敏感性使患者對正常胃腸擴張產生痛覺過敏,心理壓力通過腦-腸軸影響消化功能,迷走神經調節失衡進一步加重癥狀。
高脂飲食、咖啡因攝入可能刺激胃酸分泌。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狀態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干擾消化,缺乏運動減弱胃腸蠕動,吸煙飲酒直接損傷胃黏膜防御功能。
需排除器質性疾病后確診,羅馬IV標準要求癥狀持續6個月且近3個月活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必要時行胃鏡或腹部超聲檢查,需注意與胃食管反流病、腸易激綜合征鑒別。
調整進食習慣為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改善蠕動,抑酸劑奧美拉唑適用于燒心癥狀。認知行為治療對焦慮相關癥狀效果顯著。
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瑜伽等中等強度運動,規律作息保證7小時睡眠。飲食可增加山藥、小米等易消化食材,減少豆類、碳酸飲料產氣食物。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體重下降、嘔血等警報癥狀需及時消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