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產的危害可能由感染風險、出血過多、子宮損傷、心理創傷、未來生育影響等因素引起。
引產過程中醫療器械操作或術后護理不當可能引發宮腔感染,表現為發熱、下腹疼痛、異常分泌物增多。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術后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預防感染,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胎盤剝離不完全或子宮收縮乏力可能導致大出血,血紅蛋白短期內下降20g/L以上需緊急處理。靜脈注射縮宮素促進宮縮,嚴重時采用宮腔填塞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止血,術后補充鐵劑糾正貧血。
機械性擴宮或清宮操作可能造成宮頸裂傷、子宮穿孔,伴隨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輕度損傷可通過觀察保守治療,嚴重穿孔需腹腔鏡探查修補,反復手術可能增加宮腔粘連風險。
約30%女性術后出現焦慮抑郁癥狀,持續失眠、情緒低落超過兩周需心理干預。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負面情緒,必要時聯合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藥物,建議加入支持團體獲得情感共鳴。
多次引產可能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導致繼發性不孕或習慣性流產。備孕前建議進行宮腔鏡檢查評估內膜狀態,存在粘連時需行宮腔粘連分離術,妊娠后需加強黃體支持。
術后一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和盆浴,每日溫水清洗外陰兩次,選擇純棉透氣內褲。飲食宜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促進組織修復,增加紅棗、豬肝等含鐵食物預防貧血,六周內禁止性生活。出現持續腹痛或發熱超過38℃需立即返院復查,常規建議術后三個月進行超聲評估子宮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