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衰竭可通過氧療支持、機械通氣、藥物治療、原發病治療、營養支持等方式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通常由肺部發育不成熟、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臟病、感染性休克、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
輕中度呼吸衰竭可采用鼻導管或頭罩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95%。氧濃度需根據血氣分析調整,避免氧中毒。早產兒需注意視網膜病變風險,持續監測經皮氧分壓。
嚴重病例需無創正壓通氣或氣管插管,參數設置需考慮潮氣量4-6ml/kg、呼吸頻率40-60次/分。高頻振蕩通氣適用于極低體重兒,可減少氣壓傷。撤機前需逐步降低參數并評估自主呼吸能力。
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常用豬肺磷脂注射液。抗生素選擇頭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控制感染,嚴重病例聯用萬古霉素。利尿劑呋塞米可改善肺水腫。
先天性膈疝需緊急手術修補,動脈導管未閉可用吲哚美辛促閉合。持續肺動脈高壓患兒需吸入一氧化氮,劑量從5ppm起始。敗血癥患兒需液體復蘇聯合血管活性藥物。
腸內營養首選母乳,喂養不耐受時采用微量喂養法。靜脈營養需控制葡萄糖輸注速度4-6mg/kg/min,氨基酸從1.5g/kg起始。定期監測電解質、血糖,維持熱卡100-120kcal/kg/d。
治療期間需維持中性溫度環境,濕度保持在60%-70%。每日進行發育支持護理,減少聲光刺激?;謴推诳蛇M行撫觸和被動運動,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母乳喂養時添加母乳強化劑,出院后定期隨訪肺功能和神經行為評估。注意預防院內感染,嚴格執行手衛生和消毒隔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