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主要表現為腹部膨隆、皮膚緊繃發亮、臍部外翻,可能伴隨下肢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需通過限鹽利尿、腹腔穿刺等方式治療。
肝硬化腹水最顯著特征是腹部進行性增大,呈蛙腹狀。隨著液體量增加,腹圍每日可增長1-2厘米,平臥時腰部向兩側膨出,站立時下腹明顯下垂。觸診有波動感,移動性濁音陽性。
腹壁皮膚因張力增高呈現蒼白發亮,可見毛細血管擴張。長期腹水壓迫可導致臍疝形成,嚴重者出現臍部外翻。部分患者腹壁靜脈曲張,呈"海蛇頭"樣改變。
腹水壓迫膈肌可引起呼吸困難、心悸。門靜脈高壓導致下肢凹陷性水腫,多從踝部開始向上蔓延。胃腸道淤血可能出現食欲減退、早飽感,每日尿量常少于400ml。
肝硬化腹水可能與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脾臟腫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癥狀。門靜脈壓力超過12mmHg時,肝臟淋巴液生成速度超過回流能力。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時出現發熱、腹痛;肝性胸水可致右側胸腔積液。肝腎綜合征表現為少尿、血肌酐升高。這些情況需立即醫療干預。
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鈉鹽攝入在2克以下,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白。可進行床邊踝泵運動促進回流,每日監測體重變化。出現發熱或意識改變需急診處理,頑固性腹水考慮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