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期間母親需要適當增加營養攝入,可通過均衡膳食、補充關鍵營養素、調整進食頻率、監測體重變化、關注水分攝入等方式實現。母乳分泌會消耗母體儲存的能量和營養素,營養不足可能影響乳汁質量及母親健康。
每日需攝入谷物、優質蛋白、蔬果及乳制品四大類食物。全麥面包搭配雞蛋提供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補充葉酸,低脂牛奶滿足鈣需求。避免高糖高脂零食,優先選擇堅果、希臘酸奶等健康加餐。
鐵元素可通過牛肉、動物肝臟補充,預防產后貧血;DHA推薦每周食用三文魚或鱈魚2-3次;維生素D需每日曬太陽或服用補充劑。哺乳期鈣需求比孕期高200mg/日,奶酪、豆腐等食物可彌補缺口。
采用三餐兩點制,每3-4小時進食一次。晨起可食用燕麥粥搭配奇亞籽,上午加餐選擇香蕉與杏仁,午晚餐保證瘦肉與雜糧搭配。夜間哺乳后補充無糖酸奶緩解饑餓感,避免影響睡眠質量。
每周稱重1次,哺乳期合理增重范圍應控制在孕前BMI基礎上+1-2kg。體重持續下降需排查甲亢或攝入不足,每月減重超過2kg需調整膳食結構。哺乳本身每天額外消耗500kcal熱量,無需刻意節食。
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5-3升,哺乳前中后各飲用200ml溫水。可交替飲用低脂牛奶、椰子水、淡豆漿等液體,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觀察尿液顏色應為淡黃色,深色提示脫水可能。
哺乳期飲食應增加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占比,每日保證500g蔬菜其中200g為深色菜,水果控制在200-350g避免果糖過量。溫和運動如瑜伽、散步可促進代謝,避免劇烈運動導致乳酸堆積影響乳汁口感。定期進行骨密度、血常規檢查,出現頭暈、抽筋等癥狀及時就醫評估營養狀況。保持愉悅心情有助于催乳素分泌,與科學營養補充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