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口罩對預防感冒有一定作用,主要通過阻擋飛沫傳播、減少手口接觸、過濾大顆粒病原體、降低病毒載量、改善局部濕度等方式實現防護效果。
1、阻擋飛沫傳播:感冒病毒常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一次性口罩的物理屏障可有效攔截直徑大于5微米的飛沫顆粒,減少病毒直接侵入呼吸道的機會。建議在人群密集場所佩戴,每4小時更換一次。
2、減少手口接觸:人們在無意識狀態下平均每小時觸摸面部23次。佩戴口罩能機械性阻斷污染的手部接觸口鼻黏膜,降低接觸傳播風險。需配合勤洗手,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效果更佳。
3、過濾大顆粒病原體:普通醫用口罩對0.3微米以上顆粒的過濾效率約30%-80%,雖不能完全阻隔病毒,但可顯著減少吸入的病原體數量。選擇符合YY/T 0969標準的口罩,避免使用無紡布裝飾口罩。
4、降低病毒載量:即使少量病毒突破口罩防線,較低的病毒載量也更容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研究顯示佩戴口罩可使感染劑量減少50%以上,這對免疫功能較弱的兒童和老人尤為重要。
5、改善局部濕度:口罩形成的微環境能保持呼吸道濕潤,增強黏膜纖毛的清除能力。濕度40%-60%的環境可抑制病毒存活,建議冬季干燥時佩戴,同時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
預防感冒需采取綜合措施,除規范佩戴口罩外,應保持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或跳繩,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獼猴桃,保證7-8小時睡眠。冬季注意室內通風,使用加濕器維持濕度在45%-65%之間。出現發熱、咽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