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地奧司明片、邁之靈片或痔瘡栓等藥物緩解癥狀。內痔用藥選擇主要考慮改善靜脈回流、減輕炎癥和局部鎮痛,常用藥物包括靜脈活性藥物、局部外用制劑和中成藥三類。
1、靜脈活性藥物:
地奧司明片通過增強靜脈張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肛門靜脈叢淤血狀態。邁之靈片含馬栗樹提取物,可減少靜脈滲漏并促進淋巴回流。這類藥物需連續服用2-4周才能顯效,可能出現輕度胃腸道反應。
2、局部外用制劑:
復方角菜酸酯栓含局部麻醉劑和糖皮質激素,能快速緩解肛門疼痛腫脹。普濟痔瘡栓含冰片、爐甘石等成分,具有收斂止血作用。使用栓劑前需清潔肛門,每日1-2次,避免長期使用含激素制劑。
3、中成藥制劑:
化痔栓含五倍子、大黃等中藥成分,適用于濕熱下注型便血。痔炎消片通過清熱涼血改善肛門灼熱感。中成藥需辨證使用,脾胃虛寒者慎用含大黃制劑。
4、鎮痛抗炎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急性發作期疼痛,但需避免長期使用。雙氯芬酸鈉栓適用于合并肛周炎癥時短期鎮痛,使用不超過3天。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
5、輔助治療藥物:
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軟化糞便減少排便刺激。益生菌制劑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便秘。這類藥物需配合足量飲水,纖維素補充劑服用時需逐步增量避免腹脹。
藥物治療期間應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全谷物、綠葉蔬菜等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坐久站。溫水坐浴每日2次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若用藥后仍持續便血、脫垂或疼痛加劇,需及時就醫評估是否需硬化劑注射或套扎治療。長期便秘患者建議進行肛門括約肌功能訓練,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