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可通過限制蛋白質攝入、藥物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肝硬化、門體分流、感染、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限制蛋白質攝入可減少血氨生成,每日蛋白質控制在20-40克,優先選擇植物蛋白。適當補充支鏈氨基酸制劑,維持熱量攝入不低于35kcal/kg/d。避免高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不超過50克。
2、藥物控制:乳果糖通過酸化腸道抑制氨吸收,利福昔明可調節腸道菌群。門冬氨酸鳥氨酸促進尿素循環,精氨酸可激活尿素合成酶。需監測血氨水平調整用藥方案。
3、病因治療:肝硬化患者需抗纖維化治療,使用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門脈高壓者可行TIPS手術降低壓力。消化道出血需內鏡下止血,預防性使用質子泵抑制劑。
4、支持療法:糾正低鉀血癥維持血鉀>4.0mmol/L,血鈉保持在135-145mmol/L范圍。人工肝治療采用血漿置換聯合血液灌流,每次置換血漿2000-3000ml。持續腎臟替代治療清除中分子毒素。
5、肝移植評估:Child-Pugh評分C級或MELD評分>15分需移植評估。活體肝移植術后1年生存率達85%,尸體肝移植約75%。術后需長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
患者需嚴格戒酒,每日監測體重變化。飲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制劑。輕度活動如散步每次不超過30分鐘,避免屏氣動作。保持每日排便1-2次,睡眠時間不少于7小時。定期復查血氨、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出現嗜睡癥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