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疹和濕疹是兩種常見的皮膚疾病,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存在差異。癢疹主要表現為劇烈瘙癢和孤立性丘疹或結節,濕疹則以紅斑、丘疹、水皰和滲出為特征。
1、病因差異:癢疹可能與昆蟲叮咬、過敏反應或神經精神因素有關。濕疹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障礙、遺傳易感性或環境過敏原觸發。兩者均需避免搔抓,濕疹患者需加強保濕護理。
2、皮損形態:癢疹皮損多為堅實丘疹或結節,表面粗糙伴抓痕。濕疹急性期表現為邊界不清的紅斑、密集小丘疹或水皰,慢性期呈現苔蘚樣變和鱗屑。局部冷敷可緩解癢疹癥狀,濕疹需使用溫和清潔劑。
3、發病部位:癢疹好發于四肢伸側和軀干,呈對稱分布。濕疹常見于面部、肘窩、腘窩等皮膚皺褶處。衣物選擇純棉材質有助于減少摩擦刺激,濕疹患者應避免過熱環境。
4、病程特點:癢疹多為慢性過程,易反復發作且瘙癢夜間加重。濕疹根據臨床分期呈現不同特點,急性期滲出明顯,亞急性期結痂,慢性期皮膚增厚。燕麥浴可舒緩濕疹瘙癢,癢疹患者需修剪指甲防止繼發感染。
5、治療側重:癢疹治療以止癢為主,常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濕疹需修復皮膚屏障,外用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光療對頑固性癢疹有效,濕疹患者可補充必需脂肪酸。
日常護理需注意保持適宜室溫,穿著寬松透氣衣物。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和已知過敏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出汗后及時清潔。癥狀持續加重或繼發感染時需及時就醫,皮膚科醫生會根據皮損特點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