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可通過甲硝唑、克林霉素、替硝唑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頻繁沖洗、免疫力下降、加德納菌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原因引起。
1、菌群失衡: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導致厭氧菌過度繁殖是核心誘因。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可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癥狀持續需就醫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測。
2、頻繁沖洗:過度使用洗液會破壞陰道酸性環境。建議停用所有陰道沖洗產品,包括含中藥成分的洗劑。外陰瘙癢時可短期使用硼酸洗液濕敷,合并感染需配合口服抗生素。
3、免疫低下:糖尿病、長期熬夜等會降低局部抵抗力。保證每日7小時睡眠,補充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食品。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優先控制血糖水平,血糖穩定有助于炎癥消退。
4、加德納菌:該菌過度增殖會產生魚腥味分泌物。確診后需規范使用甲硝唑栓劑,伴侶需同步口服甲硝唑片預防交叉感染。治療期間避免同房,勤換消毒衛生用品。
5、支原體感染:部分患者合并解脲支原體感染。建議進行藥敏試驗后選擇多西環素或阿奇霉素,頑固性病例需聯合陰道用乳桿菌制劑恢復微生態平衡。
細菌性陰道炎患者日常應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經期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飲食上增加酸奶、納豆等發酵食品攝入,減少精制糖及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快走、瑜伽等運動增強盆底血液循環,但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運動。癥狀反復發作需排查是否合并宮頸炎或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