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間質瘤的癥狀可能由腫瘤壓迫、黏膜潰瘍、出血傾向、神經浸潤、遠處轉移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肛門墜脹感、體重下降等癥狀。
1、便血:腫瘤表面血管豐富或潰瘍形成可能導致便血,血液常呈暗紅色或鮮紅色,附著于糞便表面。患者可能誤認為痔瘡出血,需通過腸鏡鑒別。伴隨癥狀包括貧血、乏力。
2、排便異常:腫瘤占位效應可導致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交替、里急后重感或大便變細。可能與直腸局部狹窄影響糞便通過有關,需與腸易激綜合征區分。
3、腹部不適:腫瘤增大壓迫周圍組織可引起下腹隱痛或墜脹感,體位變化時可能加重。疼痛向骶尾部放射時提示可能侵犯神經叢,需影像學評估腫瘤范圍。
4、肛門癥狀:低位直腸腫瘤可能導致肛門異物感、排便不盡感或假性便意。直腸指檢可觸及質硬腫塊,指套帶血是重要體征,需警惕腫瘤距肛緣距離。
5、全身表現:晚期可能出現消瘦、食欲減退等消耗癥狀,與腫瘤消耗、慢性失血或肝轉移相關。若出現黃疸、腹水提示轉移灶形成,預后較差。
直腸間質瘤患者需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適量補充紅棗、菠菜等富鐵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適度進行快走、盆底肌訓練等低強度運動,定期監測血紅蛋白及腫瘤標志物。出現進行性消瘦或排便梗阻需及時復查CT或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