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瘤通常由口腔頜面外科或牙周科負責診療。牙齦瘤是發生在牙齦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病變,主要與局部刺激、激素變化、慢性炎癥等因素相關,臨床表現為牙齦無痛性腫物,可能伴隨出血或牙齒移位。
1、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外科醫生負責處理需手術切除的牙齦瘤病例。當瘤體較大超過1厘米、生長迅速或影響咀嚼功能時,常采用手術切除治療。術前需通過口腔全景片或CBCT評估骨質受累情況,術后可能需配合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
2、牙周科:
牙周科醫生主要處理早期牙齦瘤或術后管理。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如潔治、刮治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對妊娠期牙齦瘤等特殊類型可先采取保守觀察。定期牙周維護能有效預防復發,尤其適用于與牙結石、不良修復體刺激相關的病例。
3、病理診斷:
所有切除的牙齦瘤組織均需送病理檢查。病理科通過顯微鏡觀察可明確病變性質,區分纖維型、血管型或巨細胞型牙齦瘤,這對制定后續隨訪方案具有指導意義。特殊類型如外周性巨細胞肉芽腫需與中央型進行鑒別。
4、多科協作:
妊娠期牙齦瘤需產科協同管理,青春期患者可能需內分泌科評估激素水平。對于反復發作或疑似惡變的病例,口腔頜面外科、病理科和影像科需聯合診療,必要時進行免疫組化檢測。
5、術后隨訪:
術后3-6個月需復查牙齦形態及牙齒穩固度。復發患者應排查是否存在未去除的刺激源如殘根、不良修復體,長期隨訪中需關注咬合功能恢復情況,兒童患者還需觀察恒牙萌出是否受影響。
牙齦瘤患者日常應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避免損傷瘤體。飲食建議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如獼猴桃、西蘭花促進牙齦修復,限制過燙或辛辣食物刺激。術后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創口出血,吸煙患者必須戒煙以降低復發風險。定期口腔檢查每3-6個月能早期發現復發跡象,正畸或修復治療應在瘤體完全控制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