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常見癥狀包括陰道異常出血、白帶異常、下腹疼痛、外陰瘙癢和排尿不適。這些表現可能由感染、內分泌失調、腫瘤或生殖系統結構異常引起。
1、陰道異常出血:
非經期出血是婦科疾病的典型信號,包括接觸性出血如宮頸接觸后出血、經間期點滴出血或絕經后出血。可能與宮頸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等疾病相關。排卵期出血多為生理性,但持續出血需排除子宮內膜病變。異常出血量超過月經量或伴隨血塊時提示子宮腺肌癥等可能。
2、白帶異常:
正常白帶為乳白色或透明狀,異常變化包括豆腐渣樣念珠菌感染、灰白色魚腥味細菌性陰道病、黃綠色泡沫狀滴蟲性陰道炎等。淋球菌感染可致膿性分泌物,宮頸癌可能出現血性白帶。分泌物量突然增多或伴有外陰灼熱感時需及時檢查。
3、下腹疼痛:
盆腔區域疼痛分為急性輸卵管妊娠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和慢性盆腔炎后遺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疼痛性質可表現為墜脹感、痙攣性疼痛或持續性鈍痛。排卵痛通常持續12-24小時,病理性疼痛常伴隨發熱或肛門墜脹感。
4、外陰瘙癢:
外陰皮膚瘙癢多見于真菌感染,夜間加重可能為疥瘡,頑固性瘙癢需排查外陰白斑或糖尿病。接觸性皮炎可出現紅腫熱痛,皰疹病毒感染表現為簇集水皰。瘙癢區域出現色素沉著或皮膚增厚時需活檢排除外陰上皮內瘤變。
5、排尿不適:
尿頻尿急可能提示泌尿系統感染,但膀胱子宮脫垂、盆腔腫瘤壓迫也可引起。排尿疼痛伴陰道分泌物增多需鑒別尿道炎與陰道炎。壓力性尿失禁常見于盆底肌松弛,血尿可能為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表現。
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并保持干燥,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局部潮濕。經期及時更換衛生用品,避免使用堿性洗液破壞陰道微環境。適度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但急性炎癥期需暫停劇烈運動。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益生菌,限制高糖食物以防真菌滋生。出現癥狀持續3天以上或伴隨發熱、異常消瘦時需婦科專科檢查,必要時進行陰道微生態檢測、HPV篩查或盆腔超聲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