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造瘺與腎引流不是一回事。腎造瘺是通過手術建立腎臟與體表的通道,主要用于長期引流;腎引流則包括多種臨時性尿液引流方式,主要有經皮腎穿刺引流、輸尿管支架管引流、導尿管引流、膀胱造瘺引流、自然排尿引流。
1、經皮腎穿刺引流:
經皮腎穿刺引流屬于臨時性腎引流方式,通常在超聲或X線引導下將引流管置入腎盂,適用于急性尿路梗阻或感染。操作創傷較小,但需定期更換導管,可能出現出血或感染并發癥。治療期間需監測尿液性狀及引流量。
2、輸尿管支架管引流:
輸尿管支架管通過膀胱鏡置入輸尿管,連接腎盂與膀胱,適用于輸尿管狹窄或結石導致的腎積水。支架管留置時間通常為2-3個月,可能引發尿頻、血尿等刺激癥狀。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支架管移位。
3、導尿管引流:
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適用于下尿路梗阻或術后短期引流。留置期間需每日清潔尿道口,預防尿路感染。長期留置可能導致尿道狹窄或膀胱攣縮,一般不超過2周。
4、膀胱造瘺引流:
膀胱造瘺是通過手術在腹壁建立膀胱引流通道,適用于神經源性膀胱或長期尿潴留患者。需定期更換造瘺管,保持造瘺口皮膚清潔。可能并發結石形成或反復尿路感染,需定期膀胱沖洗。
5、自然排尿引流:
自然排尿是生理性引流方式,依賴完整的排尿反射弧。對于腎功能正常者,每日尿量應維持在1500-2000毫升。排尿異常時需評估殘余尿量,必要時結合其他引流方式。
腎造瘺術后需保持瘺口敷料干燥,每日測量引流量,觀察尿液顏色變化。飲食上增加水分攝入每日2000-25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堅果。適當進行盆底肌訓練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避免提重物或劇烈腰部活動。出現發熱、引流液渾濁或腰痛加劇時需及時就醫。定期復查腎功能及泌尿系超聲,根據病情調整引流方案。